11月22日,北京种业协会承办第三十一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工作总结会顺利召开。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张冬副站长、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李子啸主任,以及北京种业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等单位代表及承担大会工作筹备组代表等30多人参会,共同梳理总结承办大会工作的经验成果,交流研讨北京种业协会和中国北京种业大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建议。会议由北京种业协会副秘书长李进伟主持。
玉米产业链分会理事长刘建敏作为玉米种子及产业链专业论坛筹备组组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剖析。在筹备组人员的精心筹划和通力协作下,本次论坛主题紧扣热点、内容形式多样,邀请的嘉宾层次高、权威性强,玉米种业领域的行业领导、知名育种专家企业家悉数到场交流,现场座无虚席,达到了良好的会议效果。论坛结束后,还特别组织安排企业代表参观了玉米品种展示基地,结合北京玉米品种展示工作进行了充分研讨。在感谢筹备组为论坛成功举办做出巨大贡献后,他指出论坛存在着市内企业会员单位参与度不高、注册参会人员跟踪落实不到位、会议筹备灵活性机动性不足等问题。展望未来,他建议玉米品种地展活动联合京、津、冀玉米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同举办,办成商业地展与专业论坛一体化的京津冀玉米新品种展销活动,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
承办欢迎晚宴工作总结
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就论坛方案设计、品种展示、一站式平台、平台搭建、企业协作等话题深入沟通。
一、签约落实情况
1、京津冀种业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落户通州区于家务乡合作协议
本次大会上签署的一项重要协议,要在通州建立京津冀种业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引起了行业人和媒体的关注,这项工作对于协会或未来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支撑作用,目前进展如何?杨坤给予了说明,他指出,针对国内种业服务分散,如测试、维权、管理流程等多环节,企业需投入大量精力且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出在北京市层面建立一站式种业服务平台,包括技术测试、品种申请、维权和金融支持,形成类似国外成功模式的集中服务平台,以便更好地推广品种以及提供保护和维权服务,并考虑将平台设在重视种业发展的通州。对于目前进展情况,屈平表示,目前已联合通州区农业农村局、于家务乡、通州区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组织了两次调研,明确提出了测试种植使用土地、办事服务大厅办公面积、业务运行经费保障等诉求,目前都在逐一落实中。
2、北京种业协会玉米产业链分会与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性状服务战略合作协议
刘建敏就该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情况进行说明,他指出,北京有58家持证玉米企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希望在分会的组织下统一与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开展合作,可以争取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就其优惠政策,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副总裁安喜榜表示,为了支持北京种业协会玉米产业链分会企业尽快享受到转基因带来的红利,经公司研究,计划针对协会会员单位制定转育费用减免、丰脉农场免费展示等特殊优惠政策,具体将与北京种业协会玉米产业链分会研究落实。
二、国际种业论坛相关讨论与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分会副秘书长、中微益种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祝高名提到,国际种业大会的商业价值与可持续性发展就在于为协助参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商业效益,北京种业大会应借鉴国际经验,提升商业化运作水平,并指出当前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参会人员参与度不高,建议改进形式并增加互动环节,增强会议的互动性和实效性;视角应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关注会员需求,确保会议内容对会员有益,提高参与意愿。
李进伟副秘书长指出,如何确保会议既有政治性又有市场性,实现无缝衔接,是未来的挑战,需要在会议设置、人员安排和节奏把握上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会员代表、北京智农百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何安琪对参与国际种业论坛筹备工作以及协会的高效统筹表示感谢,表示最大的收获是在本次大会中了解了种业的前沿信息和一些优秀的品种,并祝愿我们的种业大会越办越好。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电影部副主任辜越表示,国际种业论坛主题“一带一路共发展”与目前农影中心在中宣部立项、正在拍摄的纪录片《丝路上的种子》高度契合,在跟拍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习总书记提到的民心相通,即一带一路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希望征集与一带一路组织交流相关的代表性事例,继续充实纪录片内容,并邀请在座各位提供指导。
三、玉米种子及产业链专业论坛相关讨论与建议
刘建敏提出今年大会参观地展的人数不多,论坛与地展及商业活动要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展的作用,建议由市站作为指导单位,地展交给专业的企业承办,这样效果会更好。
玉米产业链分会副理事长、北京丰捷一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西林建议,在时间和地点选择上,学习河南等地成功地展经验,针对通州地点的选择,考虑春播与夏播的差异,可以探讨将活动分为春播和夏播两个批次进行。在展示内容上,地展不应仅限于展示品种,还可包括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成果。在展示效果上,与企业合作提升展示效果,鼓励农业相关企业参与展示,特别是那些在外承包农场、帮助企业进行品种示范和管理的企业,可利用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田间展示,在展示中设置展示牌、推荐管理系统等,甚至在地图上展示企业的管理系统,以增强展示效果。
玉米产业链分会副秘书长、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经理刘玉强表示,中种国际今年提供了多个品种,但因生态区域不合适,最终种植了7个品种,提出即使生态区不合适,也可以考虑种植以展示品种在不同地方的表现。同时,建议对于种植面积可以灵活调整,面积可以小一点,可种植更多品种,以给更多公司品种展示的机会。
玉米产业链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粒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铭堂指出,在宋理事长的带领下,协会成效显著,对政府协助、企业服务及行业带动均有积极影响。他针对当前情况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从政府主导转向社会主办,增强活动开放性及效果,协会和企业应自行承担更多责任,特别是开幕式以外的活动。二是增加机械、装备、微生物、农药化肥等展示内容,吸引赞助。9月北京种业大会上,玉米作为最佳展示作物,可考虑春播和夏播,同时展示甜玉米或鲜食玉米。部分蔬菜亦可展示,但需考虑种植条件,延庆等冷凉地区可作为种植选择。协会或分会应牵头组织,利用通州种业园区资源,寻找合适种植者,政府提供土地或租金支持。并表示愿意贡献力量,支持品种展示活动的进行。三是利用一站式平台展示北京科研及企业重点成果,协会在政府背书、政策支持上更具优势,能有效推动项目。四是企业间进行玉米品种联合测试,以提升效率、质量,并降低成本。联合测试与一站式平台服务结合,将推动行业发展。
玉米产业链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万永红,介绍了公司联合测试平台情况,并提出联合测试需要覆盖多个生态区,单一地块无法满足需求,协会在联合测试方面可能面临地域覆盖限制,但可以探讨协会层面上企业间更广泛的合作,提议协会玉米分会会员单位组成大的联合体,互相进行联合测试,共享一手数据,企业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比较材料,促进品种合作与转让。
玉米产业链副理事长、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关键客户经理张自力表示,明年将给予更大的支持,包括产品的统计、后期用药以及专家参与等方面,会提前做一些前期工作。
会员代表、北京萨福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任王红梅认为本次大会规格高且具有前瞻性,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同时表示,本次希望与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进一步探讨性状合作的具体事宜,并希望协会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玉米产业链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纵横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宏表示,玉米产业链分会为企业争取到性状许可优惠条件,以及知识产权分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努力,对企业至关重要。在品种展示方面,建议未来的展示不应仅限于品种,还应包括农业机械和智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以体现北京农业的领先地位,并建议北京审定试验与黄淮海对接,以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
四、办会综合方面的讨论与建议
副理事长代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赵小翠首先对市区领导近几年在园区举办大会表示感谢,对今年举办的种业成果发布活动表示高度肯定和赞赏,公司的育种加速器也在本次发布活动中得以发布,平台现在基本正式运营,欢迎大家前去指导交流,未来将继续做好大会服务工作。
副理事长代表、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经理沙圣德指出北京种业大会要办出北京的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会议,北京企业多,人才聚集,希望继续支持办会,给种业行业带来更多交流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
副理事长代表、北京中农榜样蛋鸡育种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龙表示,公司每年都会参加展示,今年大会期间,公司展位不是很突出,所以展示效果不是特别好, 如何突出展示效果,也成为明年展会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玉米产业链分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地种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孙志伟认为玉米论坛专家报告内容简短且影响力好,国际论坛具有创新性,邀请国外企业和协会体现了开放性。同时指出当前会议可能更偏向政府领导层面的交流,但要办得更好、更有价值并持续长远发展,应更多关注为企业创造价值。
玉米产业链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粒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传利提到北京市场较小,参观者对展示结果不太重视,代表性不足,建议北京展会应更加聚焦,避免内容过于分散,认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何改进北京展会,以提高其效果和吸引力。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庞斌双分享了自己的参会感受与建议,她提出开幕式控制入场,导致许多参会者无法进入会场,而国际种业论坛会场后面座位空置的现象,并提出了三大建议:一是大会要强调计划性,尤其是种业会议应与作物生长季节相关,提前规划下一年度的会议内容和展示品种,确保展示的作物在关键发育阶段、经济性状突出时参观。二是北京市有许多优势的农业公司和科研单位,应提前规划设计展示主题,让优势单位与领导沟通,获得重视,以推进工作。三是经费筹集与展位规划方面应提前规划展位大小和类型,包括生物公司、设备、农机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有许多企业愿意出资参与会议,以获取展位和宣传机会,应提前设计并筹集经费,以避免错过关键展示期。
玉米产业链分会副秘书长、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经理张颖对本次大会提了两个成功和两个不足。两个成功:一是会议在首都举办非常成功,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二是玉米论坛上的签约活动很成功,与大北农的转基因合作给种业带来信心。两个不足:一是地展筹备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未能为不同品种提供个性化的种衣剂解决方案,希望明年提前规划,根据不同种业的品种提供个性化服务,保证种子出苗齐苗壮,提高田间表现;二是展位处种业企业参与度较低,特别是玉米种业企业,希望明年增加种业企业参与,将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